今晚賞月,怎能少了這首歌
中國人自古就喜歡對月吟詩。
李白月下思鄉,那句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”的千古名句;張九齡望月懷遠,一句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”,將分隔天涯的人們緊緊聯系在一起;張繼夜泊楓橋,一句“月落烏啼霜滿天,江楓漁火對愁眠”,寫盡了天下所有同他一般失意者的寂寞和感懷……九百多年前的中秋之夜,官場失意又思弟心切的蘇軾,酒過三巡,感慨萬千,把酒問青天,以“明月幾時有”發問,將一己的悲歡離合,書寫在蒼茫宇宙的廣袤時空之中。寫下了傳世名篇——《水調歌頭·明月幾時有》。
《東坡賞月》圖
很多年后,現代人為蘇軾的詞譜上旋律,加上伴奏,起名為《但愿人長久》,并被廣為傳唱。歌曲感而不傷,悲而不憤,旋律淌過人生變幻,留下的是對于生活的美好愿景,接受殘缺,繼續前行。這首歌收錄于1983年發行的詩詞歌曲專輯《淡淡幽情》,原唱鄧麗君,此專輯也是鄧麗君個人演藝事業處于巔峰時期的經典之作,也是她親身參與策劃的第一張唱片。
· 《但愿人長久》——鄧麗君
點擊收聽:c.y.qq.com/base/fcgi-bin/u
鄧麗君《淡淡幽情》專輯封面
1995年,鄧麗君因病去世,全球華人為之悲慟。那一年,王菲發行了一張全部歌曲翻唱自鄧麗君作品的專輯——《菲靡靡之音》。
· 《但愿人長久》——王菲
點擊收聽:y.qq.com/n/ryqq/songDetail/14193
王菲《菲靡靡之音》專輯封面
兩代樂壇天后的接力,也讓這一首現代人重新詮釋的古人之作成為了經典。鄧麗君和王菲的版本各有各的味道,從不同角度演繹出了歌曲的意境,從演唱上為詞賦予了強大的生命力,也給歌曲增加更多可能性。
如今,《但愿人長久》已經成為了中秋節的必聽曲目,每到中秋佳節,各種晚會上,都不免會出現這首歌。那今晚賞月,又怎能少了這首歌?
中秋快樂